特写
一带一路中的伊朗地位及中伊合作
见道网 2021-08-16 18:05
  • 伊朗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未来,中伊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之后,一带一路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政府承诺要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逾1万亿美元之后,正好处在这些计划的中心位置上的伊朗非常自然地回忆起了过去与中国的那些美好岁月。

伊朗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支点地位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伊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的一带一路中,伊朗亦是极为重要的支点国家。伊朗位于亚洲西部,东靠高加索、中亚和南亚,西连阿拉伯世界,南接波斯湾印度洋。伊朗自古便是连接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亦因此而享有“欧亚路桥”、“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美誉。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伊朗扼守最为重要的石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伊朗的周边邻国多达15个,在一带一路中可以作为重要支点而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印度学者阿斯加罗拉迪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作为东西交通枢纽,伊朗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不仅如此,伊朗在未来也将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所在。俄罗斯曾提出融合中亚、南亚和西伯利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构想,即南北交通走廊项目,将伊朗纳入其中。伊朗往北经土库曼斯坦通往中亚和北亚的铁路业已连通,如此,伊朗将成为东西交通和南北交通的汇合点,其枢纽地位无疑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中伊两国在历史上交往频繁、关系友好,这种历史积淀正是现代中伊关系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当前的中伊往来。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国际事务顾问阿里•阿克巴尔•韦拉亚提看来,“任何时候中国需要伊朗,伊朗都会毫不犹豫的积极回应。

促成伊朗支点地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伊双方的经济互补特征,而石油经济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伊朗丰富的能源有助于支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技术也有助于满足伊朗发展经济并提升工业水平的需求。伊朗身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成员国,其油气探明储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石油经济的依赖,以及常年的西方制裁,伊朗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尚待升级。然而,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具有完备的工体体系、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大批企业成长起来,亟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正是由于中伊双方的经济互补特征,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涉及油气、矿业、水电、化工、家电、机械制造、电子产品、轨道交通、劳务承包、农业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中伊贸易的商品结构反映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双赢特征。”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伊合作

伊朗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支点国家,但中伊双方是否能顺利实现合作互赢,还有赖于伊朗方面对该倡议的认知程度与应对态度。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伊朗则是其中响应积极的国家之一。

2016年1月,中伊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的能源贸易和合作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中国与伊朗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能源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其中,可再生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水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合作模式以EPC工程总承包为主,合作企业既有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建、中钢集团等大型国企,也有北京中工源合科技、浙江泰来环保科技等民营企业。在2021年3月,中国和伊朗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计划,中伊双方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战略合作的水平,伊朗与中国合作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决策以及长期规划。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新形势下,伊方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深化经贸、投资、能源、金融、环保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经贸合作方面。近几年中伊经贸合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加。中国和伊朗的非能源贸易在2020年底达到了206亿美元。伴随着双方经贸合作发展,中国已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原油出口地和主要外资来源国。上合组织峰会和亚信上海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等多个问题达成共识,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也稳步向前推进,尤其是在能源、交通、通讯、汽车、建材等领域。然而,双方的合作空间仍因伊朗受到国际制裁而有诸多限制。后制裁时代伊朗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其发展需求急需得到满足,这无疑将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

油气领域无疑仍然是中伊经济合作的重点。目前,中国已经是伊朗最大的原油出口国,而伊朗则是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地。中伊两国签署的原油销售协议规定,伊朗每天向中国出口40万桶石油。除油气进出口外,双方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也合作密切,比如里海第六区块石油勘探项目、北帕尔斯的天然气田项目、雅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里海南部地区石油开发项目等。中伊两国油气领域的合作也有从政府领域到民间领域进一步扩展之趋势。随着中国石油需求和消费的不断攀升,保障海湾地区油气供应成为中国的重要利益之所在。伊朗能源部部长契特契安表示:“中伊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构建能源共同体,将有助于两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双边投资也将是中伊经济交往的重点之一。正如伊朗学者塔伊布尼亚所言,“对伊朗来说,中国不是普通的贸易伙伴,而是战略性的合作伙伴。两国关系应该从贸易领域向更加综合的领域拓展。”中国向伊朗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展,诸多中资企业进入伊朗开矿设厂、承包工程,比如鲁德巴水电站项目、伊朗德伊高铁项目等,随着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积极交往,中伊之间的投资规模、投资领域和投资模式也将进一步发展。伊中友好协会管理委员会成员巴赫曼•萨利希•贾维德认为,中国的投资不应该只局限于它的石油工业,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电力、采矿、炼钢等行业。

伊朗铁路与中国

向东看,中国则是另一个愿意与伊朗携手共赢的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欧班列开进伊朗很早就成为了业内推进的目标。伊朗8400万人口的市场潜力,以及它贯通南线大通道、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作用,巨大的潜力始终被人看好。

伊朗地理位置优越,南北走向的铁路运输,贯通的是北边的里海、前苏联地区和南边的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在伊朗西北角,还有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入欧“门户”土耳其。多种可能的组合,让伊朗成为亚欧与全球物流运输路线上的战略要地。只会说几句波斯语的林祚汝,自从2002年来到伊朗,已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王国”。他的八家工厂生产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在伊朗和周边国家找到了市场。林祚汝沿着即将成为贸易路线一个关键部分——用中国的贷款修建的、连接德黑兰和马什哈德的电气化铁路。这条铁路修好、与更广泛的铁路网络连接起来之后,林祚汝将能把自己的商品出口到遥远的北欧、波兰和俄罗斯,而且成本会比现在低得多。

目前,从中国到伊朗的铁路运输有三条线路。其一,是长沙至德黑兰线路。从阿拉山口出境,经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抵达伊朗,全长9954公里,计划运输时间15天。其二,是长沙至伊朗殷切布隆线路。出境线路相同,在哈萨克和土库曼斯坦路径稍有变化,全程9035公里,运行时间14天。其三,同样是长沙至德黑兰,但中间选择了穿越里海,从哈萨克的阿克套港口搭乘铁轨轮渡前往伊朗的安札利港。该线路路程最短,为8676公里,运输时间仅需12天。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计划扩容铁路网络,到2025年使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路,整个铁路现代化投资项目预计需要280亿美元资金。按照伊朗2016至2021年的“六五”国家发展规划,铁路运输提升到货运市场占比30%,是可期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铁路建设意在让伊朗与其他国家的货运体系连成一体,如此一来,中欧、中亚班列将站得跟高,看得更远。

中伊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关系友好。中伊双方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合作,双方的未来将有远大的发展前景,真正实现互利。 (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田增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王毅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

3天前

特写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谈

4天前

特写

深化中肯合作 共筑现代化之路——访肯尼亚总统鲁托

6天前

特写

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越南 再次展现中越友谊

04-21

特写

习近平主席抵达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04-18

特写

2025CICEE高端人物专访丨以创新技术为翼,驱动产业变革浪潮:专访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唐祥先

04-16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