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五国线上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
涵盖了22亿人口,十五国GDP合计25.6万亿美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贸易额,几乎占到了全球1/3,是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太平洋东边是一个连续四年孜孜不倦退群的帝国,而太平洋的西面十五国逐渐建立起统一市场,好起来了!RCEP经历了九年的谈判,而且还吸引了日、韩、澳、新等美国传统盟友的加盟。很多人已经讨论过RCEP的好处,但是有两点值得我们继续深挖。第一:印度为什么中途退出了?第二:这盘棋中国要怎么下?
万里长征第一步
什么是自贸协定?两国或者几个国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然后签订契约,互免关税,让商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样一来大家经济一起增长,举个例子:过去A国从B国买玩具,B国从A国买粮食,假设都买100块钱的,各收五成关税,结果就是A国玩具150,然后B国粮食150。现在大家各退一步,都不要这50块了,这样一来两国市场一流通,可能不仅仅是玩具和粮食,其他东西也就跟着流通起来了。最后,假如两国免除了所有关税,那两国市场也就统一了,例如今天的欧盟。
相对于欧盟,东南亚各个小国们也建立了一个东盟,但是东盟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组织、社会文化各不相同,而且整体来说,经济体量和影响力都很有限,1997年和2008年分别遭遇两次金融危机冲击的东盟想要抱团取暖。时间到了2020年,东南亚已经非常需要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走出去”的自贸区了。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1963年出了本书叫做《农业内卷化》,观察了印尼的爪哇岛。土地好,适合种水稻,但是人口多,没有资本进来,最后就是人越来越多,土地恒定,每亩田地亩产量提高越来越慢,人均能够享受到的粮食就越来越少。
内卷这个词用到东南亚的国家来说,就是他们的工业化进步太慢,但是人口增长太快,如果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前人口多到突破红线,那么就会进入生态崩溃的人吃人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马克思、马尔萨斯、马克沁“三驾马车”总有一个适合你。比如印尼本来预测2025年人口达到2.8亿,结果今年就达到了,失业人口近千万。半岛电视台认为印尼人口危机严重,除了清洁的饮水、住房等问题,还有粮食危机。
印尼是世界主要的产粮国之一却还要大量进口谷物。2018年光是这一项就花了近35亿美元,占到了进口额的2%,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的青年人口对于印尼来说并不是人口红利,而是噩梦。越南、泰国也多多少少有这个问题,还有菲律宾,人口已经破亿。他们都急需想办法把自己嵌入到世界分工体系,让人口有机会进入工厂,这就是他们需要自贸区的原因。
印度退群
RCEP最初是十六国谈判,但最后因为经济结构无法得到补偿,所以印度选择了退出。日本最初表示印度不签我也不签,结果敌不过真香定律。印度最初有意加入RCEP,其实此次签约的另外15个国家在2018年就完成了谈判,一直都在等印度,但印度不断提出新的诉求拖延了谈判的进程。2019年最终阶段反而是日方派出了代表私下询问能不能排除印度,15国我们先签协定。
首先我们要注意,印度不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对于中日韩居民来说,后发国家的发展模式一般就是一代人吃苦耐劳进工厂做代工然后不断升级。但是印度它不是这么玩的,印度2018年外贸额只有3260亿美元,世界第16,相比它世界第6的GDP总量并不高,而且长期没有发展。过去五年和贸易伙伴贸易额增长只有7%,政府内部评估印度贸易协定的利用率只占到中等水平,根本就用不上RCEP协定。其次印度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问题,产业和RCEP国家逐个都撞车了。RCEP一共15个国家,印度和其中11个存在贸易逆差,近几年还在不断扩大。
印度和东盟的贸易逆差总额从2009年到2010年度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到2019年度的220亿美元。以纺织业为例,印度纺织和RCEP各国直接冲突,以小工厂生产为主,机械化水平和效率远低于中国,根本没有办法竞争。2019年中印贸易额近千亿,印度对华逆差近600亿美元,占逆差总额的四成,其中纺织业是印度第二大的就业来源,就业人口占到了将近5500万人,仅次于农业,千万职工衣食所系。除此之外,印度的奶制品面临澳新的竞争,印度约3亿奶牛是全球最多的,1/3是本土的水牛,以小农养殖为主,集约化程度和奶质远逊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像印度这种处于全面工业化前期的经济体,在市场开放前面显得手足无措,逆差只会不断上升,但是印度凭借这种落后的工业化水平依然可以和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共同签署《南亚自贸协定》赚到钱。对于这些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从2006的40亿美元增加到了210亿美元。归根结底不要怕贸易开放,越是工业化强国就越能打。
再说政治方面的原因,印度的莫迪政府是靠“民粹主义”维持统治基础的,需要大众支持才能坐稳江山,如果加入自贸协定反而会恶化它的经济状况,那莫迪政府绝对没有办法压住“民粹暴动”。外交上印度还担心中国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印边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印度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过于依赖中国产品,授人以柄。其实说白了还是对自家产品不自信,进一步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但是希望被人看做发展中国家,而印度反其道而行之,它一个发展中国家希望被别人看做是一个大国。拜登此前明确表达过中国是竞争对手,所以未来RCEP和CPTPP两大协定很有可能发生冲突,那么印度为了维持它的地位肯定会待价而沽。
让东亚真正属于东亚
看回中国,为什么咱们也需要RCEP?2019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了6415亿美元,比中美贸易多了快一千亿。2021年前三个季度全球经济拉垮,然而中国和东南亚抗疫比较有力,贸易同比还上升了5%。东盟2021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南亚投资也高达107亿美元。其实中国在RCEP以前已经和各个国家都逐一签订了自贸协定,2008年和新西兰,2015年和韩国,2021年10月和柬埔寨,但是这些都是“双边自贸协定”,虽然增进两国产业互补,但是范围太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那么RCEP就是把点连成了面,除此之外,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中日韩自贸区走出了第一步。
二战以后,通过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国家只有中日韩三国,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文化,而是全社会现代化,哪怕是咱们这个三兄弟还或多或少有一些封建回潮残留的问题,但是中日韩政府主导经济赶超的模式已经证明了现代化的威力。国际学者曾表示:如果中日韩建立自贸区,将为成为人类文明的领军者,让东亚真正属于东亚,但是从客观上面来说,这会对美国的世界秩序直接产生冲击,所以很难。而这次RCEP的价值就是中日韩隐藏在RCEP的外衣之下,实现了初步的自贸合作。三国在部分领域互免关税,框架之下覆盖了日本一半的贸易额。过去日本吃西瓜是个奢侈的事儿,因为日本封闭的农产品市场的程度全球闻名,这次RCEP搞了一个“黑船来袭”,日本将逐步取消中国农产品56%的关税,只保留大米、小麦、猪牛肉、奶制品和糖五项关税。日本在农业领域让步,就要在其他领域受益,RCEP协定各国要为日本的工业品打开大门。根据协定,各国削减日本工业品近92%的关税,日本对RCEP诸国的商品出口额高达3100亿美元。
RCEP框架之下,中日韩就可以日拱一卒,不断互免关税,为之后三国谈判奠定基础。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表示:RCEP达成以后,中日韩谈判为提速,以RCEP为基础达成水平更高的中日韩自贸协定。东亚经济整合,RCEP只是第一步,或许未来会诞生一个像欧盟或者像北美一样的统一市场,所以东亚只有整合经济才能够摆脱内卷的困境,东亚人才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虽然RCEP是东盟发起和主导的,但是中国作为这个贸易体系中最大的贸易国和经济体,必然会逐渐站到c位。一个群怎么样就要看群主怎么去经营,中国能站稳这个c位吗?市场经济有四大关键,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RCEP只解决了贸易关税,也就是流通。分配和消费仍然是RCEP框架下20多亿人将要面临的问题,哪个国家分配搞得好、人民消费能力强,那哪个国家才能在贸易体系中抢占c位。
中国想要成为真正的c位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中国产品出去,外国产品进来,不能只出不进。第二:中国的老百姓要能够消费得起这些进来的产品,这又需要社会解决两点:一是市场更加开放,二是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当然总会有人担心开放市场会冲击民族企业,但这就是事实,要当领头羊,就要普惠,要搞贸易保护主义,那就自己跟自己卷。
RCEP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中国的挑战。中国凭借自身的市场和体量将会在RCEP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也要注意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文莱这些国家,他们不单单加入了RCEP,还加入了奥巴马的“遗产”tpp,这说明他们在两头下注,所以RCEP协定的签订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写到:整个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全球经济由欧洲主导。21世纪,亚洲的自信心不断上升,现在的亚洲国家都坚信,世界秩序正再次趋向平衡,亚洲正在崛起,而世界尚未给予它应有的重视。(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徐宁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