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
中国欧洲应该走出一条照亮对方的共赢之路
见道网 2022-04-29 10:40
  • 近年来,德国对经济安全的担忧和对中国的依赖有所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理性、正确地对待竞争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吴恳指出,50年来,中德关系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中欧关系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双边关系群体。两国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不到3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400多亿欧元。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吴恳说,中德建交以来的50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5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通过贸易和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商业利润。但近年来,德国对经济安全的担忧和对中国的依赖有增无减,一些人甚至把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制度竞争”的层面。吴恳表示,这给双方的交流合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中德、中欧关系的背景是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绊脚石。”吴恳指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是50年来中德成功合作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就像和别人相处一样。要超越分歧,凝聚合作共识,就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彼此的差异,尊重彼此的选择和关切。吴恳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保证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的重要驱动力。竞争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理性正确对待。

中德、中欧可以走一条双赢的道路,既提升自己,又相互照亮。吴恳指出,中德两国紧密的经济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缩影,双方的产业链从“互补”变成了“相互融合”,这是市场规律和商业决定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有经济上的依赖,那就不是单行道。德国企业在中国需要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与欧洲和德国的合作。产业链转移和人为脱钩,违背经济规律,既不明智,也不现实,不符合中德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不会带来安全和繁荣。“中德作为亚欧两岸最大的经济体,深化互利合作,不仅实现自身发展,也将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吴恳表示,中德合作在疫情下表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是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生动写照。关键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新闻、一带一路项目

他强调,虽然疫情给双方人员往来带来不便,但困难只是暂时的。中国永远不会像某些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孤立自己。中国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永远不会关上。中德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经济界应抓住机遇,继续做大务实合作的蛋糕。(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徐宁

评论

相关文章

互联互通

中交集团高层与科威特公共工程部大臣举行战略对话会议

09-29

互联互通

基建合作,为非洲发展打通新脉络

09-24

互联互通

中非绿能情长,奏响阳光下的绿色交响

09-24

互联互通

绿源非梦,桥通未来

09-24

互联互通

吉布提引来幸福之水

09-24

互联互通

中非携手,共创南南合作新潮流

09-2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