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以及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因此,在国常会上对2022年的发展目标进行的部署,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近期高层会议对进一步发展市场制度、激发经济活力对相关论述,这意味着政府债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政府投资都将迎来非常大的变化:
遏制债务增加
虽然地方政府债券已经经历了五年的发展,正在逐渐步入正轨;但由于地方债券制度的多次改革、政府隐性债务仍未厘清,依然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在“宏观稳、防风险”的要求下,未来五年的地方债务管理将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逐渐降低政府债务率,保持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地方债务将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存量地方债券将进行风险管理、以及新一轮自查。在财政部的预算报告中已经提到了“2022年要指导地方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专项债项目进行排查,研究制定处置措施,积极防范风险”,未来财政部将更关注潜在的地方债务风险,并建立起更完善的信息公开、风险预警机制;
稳妥推进对地方隐性债务的认定。财政部在2018年出台过关于隐性债务的认定文件,但实际存量的隐性债务仍然较多,且在2018-2020年期间有所新增;要解决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就必然要更深入的认定与甄别潜在的隐性债务,从源头上防范地方财政可能出现的问题;
未来数年的地方债券增长速度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由于经济周期与外部压力导致的积极财政政策,过去几年地方债券的发行规模处于高位,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对地方债券的还本付息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在积极财政逐渐退坡后,地方债券的增量增速会有较为明显的放缓,让地方债务的规模低于经济与财政增速,实现政府降杠杆的目标。
因此,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政府去杠杆”,会考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政府去杠杆是为了防止潜在的风险,构建可持续的财政政策,而非为了去杠杆而去杠杆。
政府与城投界限再划清
当我们看到“地方债务”与”政府去杠杆”的时候,除了地方债券我们一定还会想起城投债。但是,自2014年以来,城投债早已定性为企业债务而非政府债务,并不包含在政府杠杆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与城投的切割始终未能完成;这使得城投债本身仍然非常特殊,没有完全与政府划清界限,仍然享受着政府信用带来的加持。
但随着债市发展的日趋成熟,以及政府债务制度的日趋完善,这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已经临近结束,未来政府与城投债务的界限即将再次划清。政府的归政府,纳入政府债务系统进行管理;市场的归市场,不再享受地方政府信用加持。在此基础上,城投债市场会有较大的转变;但也必须如此,地方债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畅通市场企业迎机会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了要进一步发展市场制度,坚定不移的走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政府去杠杆以及市场再开放,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将进行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一是地方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将更大领域的市场开放给企业,地方政府的权利范围将实现进一步的收缩;二是在政府去杠杆与新增债务及其受限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既解决当下的问题,又不增加政府债务率;三是在金融制度再次改革、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过程中,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方式会越来越流行、顺畅,各类基础设施涉及的金融工具也会日趋完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关键词:基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工程新闻、基建工程新闻
因此,在这一轮政府降杠杆的过程中,不仅风险问题将得到治理,各类市场主体与基础设施金融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