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中国最古老的盐井之陇上盐官盐井
见道网 2023-05-04 10:53
  • 盐官的井盐生产始于周、秦,自汉后历代相承,营煮不辍,产销两旺
  • 礼县盐官位于西秦岭西汉水,因运盐而兴,因盐得名
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礼县盐官位于西秦岭西汉水,历史上因产盐而生。这里的盐文化凝结着一些独特的民间智慧元素,极具个性魅力。盐是维持人体及其他生命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是盐资源大国,东部的海盐、西部的湖盐和四川盆地的井盐资源非常丰富。但放眼关中、陇右大片区域,除了礼县盐官和漳县盐川的井盐之外,盐资源相对匮乏,这两处井盐的战略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1200年前的古盐井

近年在西安近郊出土的秦封泥西盐,经专家鉴定,是战国或秦代时秦国在此地设有盐官的实证。想必在此设盐官前,此地盐业有一个发现和早期开发、不断完善的过程。盐井实际上是卤水泉,可以想象远古时期盐泉渗冒,附近积有若干大小不等的卤水滩。因马喜饮卤水,放牧人很容易发现盐泉。久而久之,必深掘盐泉成为盐井。

广开卤池是秦人在此牧马成名不可或缺的因素,煮水成盐也是秦人在此安营扎寨最终东图关中一统六国的重要战略物资。西汉元狩四年置盐铁官时,因此地有盐井故设盐官管盐,久而久之官名易为地名并沿用至今。

盐官仿古街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寓居秦州。从秦州迁往同谷途中路过今礼县盐官,写下了反映盐民生活的名作——《盐井》。宋代盐官盐业已成相当规模。明代盐官食盐产销相对稳定,食盐的市场买卖更为普及,每年产盐十三万一千五百斤。清光绪年间,当地有盐民250户,盐年产销量23万斤。民国时期年产井盐在13.5万到40万斤之间。新中国成立后,盐官盐业面临新的发展时期,1952年盐官有盐户256户,全年产销盐80多万斤。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盐官盐业制作成本提高,价格低廉的河西雅盐逐步取代当地井盐,历时两千多年的盐官盐业随之凋敝,只剩下繁盛的历史印记。

在盐官还有一种与盐相得益彰的优势资源就是马。西汉水流域自古至今是养马的最佳区域,一直以来,在盐官周边一带喂养的骡马是短兵器时代国家的战备物资,也是农业经济时代各地青睐的劳作工具。马饮卤水而壮,先民们发现这里的井盐资源开始盐业生产,因运盐而形成的交通网络,馆驿饮食服务为后来形成骡马交易市场提供必备条件。从清朝中后期到上世纪末,盐官曾是远近闻名的骡马交易市场,一直充当中国西北地区的骡马集散地的角色。

井盐制作的神来之笔

史前人类已经开始掌握开发利用盐的技艺,人类早期的制盐技术有三种:一是打通距离地面较近的盐矿脉制盐,二是运用蒸发技术制作海盐,三是提取盐泉或地下卤水煎盐。盐矿脉制盐较为简单。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其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纳潮是在涨潮时将海水引入蒸发池,再通过蒸发使卤水盐度提高浓缩成饱和卤,继续蒸发析出盐晶体,最后将盐收起堆坨。而井盐的土法制作主要分为凿井、采卤和熬盐三个环节,通过凿井提取天然卤水,装在器皿中加热,使水分不断蒸发,最后结晶为成品盐。

盐场模型

提取盐泉卤水煎盐的盐官井盐制作工艺世代相承,程序独特繁杂。《中国盐业述要》一书载:盐官制盐,先将盐水汲出洒于黏土上,干后再洒以盐水,如此者数次,再将此黏土塑为甑形,置于特制之木架上,复将盐水倾各甑中,使其徐徐渗出,后将渗出之水,收集而熬煮之,即成盐。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一是拌土。将上次淋漏过的已成为黑色软泥状的滤盐土堆放在盐土台边角,稍加晾晒,用镢头挖开劈成小块,铺撒开晒干,用刨子打碎,用铣翻酥,用耙子耙平,反复多次,直至生土变细,成为重新可用的滤盐土。二是浇灌盐水。用大小马勺把从盐井里汲取的盐水向滤盐土均匀泼洒,待晒干后反复泼洒,七八天后,生土吸附大量盐分,成为熟土,搬回盐房存放,以备淋用。三是滤盐。将熟土用竹篓装成鸟窝状,然后将装好的篓子整齐地排放在槽板上。篓子多少不等,一锅盐大体需要三四十个,再把井盐盐水缓慢地添加在篓子中,待其慢慢渗出,槽板下置步桶盛接滤下的盐水,大约需要多半天时间,一排篓子的盐水可全部淋完。四是熬盐。把淋滤出来的盐水添满一锅,用木柴煅烧,先用大火,将水煮沸,再改成小火,慢慢蒸发,再添加盐水,又改大火。如此反复,待锅中起泡,加进玉米面约一两,锅中水分蒸发成泥沙状,继而盐分析出,用粗瓷碗捞盛放入桶中储存。

从上述制盐流程不难看出,盐官的井盐制作技艺的独到之处在于土的介入,这是其他地方井盐制作没有的程序。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盐官的卤水含盐度相对不高,大量熬制之前需要一个自然蒸发卤水以提高含盐度的过程。盐具有腐蚀性,石质器皿蒸发卤水最佳,但盐官属于黄土地域,缺乏石质材料,当地能生产的陶器容量不大,而且易破碎,金属材质的器皿容易被腐蚀,卤水的自然蒸发过程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二是如果直接煮水熬盐,当地的燃料资源不充足,不像四川自贡有丰富廉价的天然气可用。于是先民就地取材,选用当地岩土经过反复淋浇卤水,以提高卤水的盐分,降低制盐成本,这是当地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这种在井盐制作过程中以土为媒介来节减煎盐投资费用的方法,除盐官之外绝无仅有。

盐神信仰中的神秘元素

神灵信仰是民众向神祇祈求护佑以趋避灾祸的一种行为。由于人们生活离不开盐,所以需要它的人格化产物——盐神。盐神信仰与人类对盐的开发利用同步,是民间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地缘辽阔,在历史上各地盐民祭祀的盐神各不相同,有宿沙氏、胶鬲、管仲、张道陵、葛洪、廪君、梅泽、詹打鱼等二十余位。这些盐神要么是发现或生产盐的英雄,要么是赐盐给人类的神灵,要么是占据鱼盐之地有功而被奉为盐神的部落始祖神或盐业所奉之祖师神。

盐官的盐神信仰由来已久。在镇旧城南门外建造有一座盐井祠,占地六百多平方米,由前、中、后三院组成,前院为汉龙阁,中院为古盐井所在地,后院为盐圣母殿。盐井祠是盐官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庙内供奉盐神,每年要在这里举办一次盐神庙会,深受当地民众重视。(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文明之光:中埃联合考古队促进文明互鉴

07-31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