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应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与海外市场的频繁贸易往来成为关键的动力源泉,而与我们紧密相连的东盟地区更是经贸合作的重要前沿阵地。
《中国银行保险报》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在发言中表示,“从区域顺序上来看,东南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处于优先位置,因为无论是从当地人民币的使用,还是从当地金融基础设施条件、合作机制上看,东南亚与其他地区相比是最完备的。”
人民币国际化与东南亚经贸新融合
当前,东盟地区正在讨论贸易和投资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美元、欧元等作为中间支付货币的依赖,更多推动使用当地货币,这也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共性趋势。与此同时,经过这一轮疫情,目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均在重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在重新布局,中国制造业也在重新安排与其他国家在供应链方面的合作,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继续深化上述联系提供了全新的合作框架。
在此背景下,2022年,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依然积极参加了国际清算银行推动发起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马来西亚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积极参与签署了相关协议,中国多家银行在东南亚的分支机构成为中国直接参与方。“我们应当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东南亚经济体减少美元作为中间支付货币的诉求结合起来,将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不断强化以及产业链持续重构的趋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巴曙松表示。
围绕人民币如何“走出去”,如何使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之间人民币贸易计价更便捷,以及如何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等议题,巴曙松建议,中新金融峰会应该发挥更积极重要的作用。
巴曙松指出,亚洲发展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开展区位贸易过程中,80%的国际债务、证券交易与跨境支付还是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进行的。美元之所以能保持强势地位,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产品系统、支持货币贸易投资计价的金融支付设施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尽管人民币在国际应用中的份额显著提升,但与我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美联储的大幅加息,人民币汇率展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相较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较小,日益展现出大国货币的独特魅力。同时,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的合作日益紧密,这些积极因素为人民币在这些地区的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数字人民币作为全球少数几个由央行主导并成功完成测试的主权数字货币之一,已经在国内外零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测试应用成果。未来,如何有效利用数字人民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新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往来,以及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创新,将成为中新金融峰会的重要议题,值得深入探讨。(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赵娥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