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潍柴动力归母净利润强势突破百亿大关。如今,这家行业巨头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而是紧锣密鼓地全力开发新的增长引擎。在日前的媒体交流会上,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稳固传统优势业务根基的同时,已将新能源、数智化以及后市场明确列为战略转型的关键方向,正全力以赴培育优质战略增量。
新能源业务:今年目标翻番增长
3 月 28 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刻来临,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首台动力电池产品正式下线,这一事件宣告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自此,潍柴动力成功打造了覆盖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基地,这无疑是其新能源业务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迈进的大背景下,商用车、工程机械领域的新能源化渗透率正迅速攀升。随着成本持续降低,续航、充电效率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能源的未来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虽起家于柴油机业务,但潍柴动力秉持整车整机引领战略,在动力领域正加速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潍柴动力转型新能源具备独特优势,源于其对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应用场景的深入洞察,在动力电池 PACK 产品适应性、热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方面表现突出。
在新能源核心的 “三电” 领域,潍柴动力已完成全面布局,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产品的全技术链与产业链。其产品核心性能与可靠性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已大规模应用于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工业车辆等多个市场。在公司近期的业绩交流会上,管理层明确表示,力争 2025 年新能源收入同比实现翻番以上增长,释放出新能源业务将高速增长的强烈信号。
数智化:助力运营降本增效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潍柴动力的数智化转型已初显成效。通过对端到端价值链实施数字化改造,产品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20%,运营成本降低 35%。数据驱动的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更是成绩斐然,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 “卓越级智能工厂” 项目名单。该智能工厂具备年产 20 万台高端发动机的强大生产能力,加工环节实现完全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率达 80%,智能制造水平与过程保障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潍柴动力积极推动数智技术与大数据模型在高端产品中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领先的智能驾驶、智慧施工、智慧物流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据悉,在智能驾驶领域,潍柴动力精准锁定露天矿山运输这一战略场景,构建起由云端调度、车端决策、路侧协同组成的智慧矿山生态体系,成功贯通矿石装载 - 无人运输 - 设备联动的全流程闭环。该系统在测试矿区应用后,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提升。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预计,2026 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广智慧矿山一体化解决方案。
深耕后市场:延伸价值链
“潍柴动力后市场业务蕴含巨大潜力,今年我们将向百亿目标发起挑战。” 公司后市场业务相关人士表示。
从传统的售后产品销售拓展到后市场服务型业务,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当前市场中,售后产品存在正品品质识别难、成本波动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效率难以保障等诸多痛点。随着用户对购、用、养、修等整体解决方案所带来的价值优势和成本优势愈发重视,业务价值链向后市场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
潍柴动力明确了后市场模式的转型方向,从单一的配件销售向服务解决方案销售转变。公司围绕用户全周期需求,整合产品、服务、技术等优势资源,推出 W - TCO 金盾、W - TCO 银盾、W - TCO 蓝盾、W - TCO 星盾四大类发动机托管服务解决方案,全方位保障用户整机的出勤率。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公司发动机板块 TCO 业务合同额已超 4000 万元,在重卡、客车、矿卡、叉车、机组、船机、出口等细分市场均取得显著突破。下一步,公司将强化对客户细分需求的调研,精准开发 W - TCO 产品,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全场景系统支撑,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提供更优质使用体验的同时,持续推动后市场业务做强做大。(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尹世乾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