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三峡能源投资、三峡上海院负责勘测设计及EPC总承包的青海格尔木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作为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打造的“青豫直流”工程配套储能项目,该电站将为这条“绿电高速路”提供关键调节支撑,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配套储能技术应用取得新突破。
高海拔储能工程落地,构建绿电外送“稳定器”
项目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平均海拔3000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青豫直流”(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电站由60座集成式集装箱储能仓组成,包含PCS(能量转换系统)仓与电池仓,单仓配置12个电池簇,总储能规模达200兆瓦时,可实现每小时稳定放电10万千瓦时,具备快速响应电网调度指令的能力,能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升“青豫直流”通道的电能质量和外送稳定性。
三峡上海院项目负责人表示,针对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等严苛环境,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全封闭式集装箱设计,集成智能温控、消防预警及远程监控系统,确保设备在-25℃至55℃环境下可靠运行,同时通过模块化施工技术,克服高原施工难题,较计划工期提前15天完成并网,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新速度。
赋能“绿电入豫”战略,释放千万千瓦级外送潜力
“青豫直流”工程是我国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特高压通道,设计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超80%。格尔木储能电站作为通道配套的关键调节单元,可提供调频、调压、备用容量等辅助服务,直接释放当地新能源电站超10万千瓦的外送能力,相当于每年增加清洁电力外送约4亿千瓦时,减少河南地区煤炭消费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该项目的投运不仅提升了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电网调节能力,更探索出“特高压直流外送+配套储能”的规模化清洁能源开发模式。通过储能系统实时平衡送端电网供需,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弃电率”和“送电稳定性”双难题,为“三北”地区新能源基地外送提供可复制的工程范例。
技术创新驱动,打造高海拔储能示范标杆
作为三峡集团在青海的首个独立储能EPC总承包项目,三峡上海院充分发挥“勘测设计+工程管理”全产业链优势,在设备选型、系统集成、施工组织等环节实现多项突破:采用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超6000次;集成自主研发的EMS能量管理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实现设备精准预制和现场快速拼装,较传统施工效率提升30%。
项目建设期间同步推进生态保护措施,在光伏区与储能区实施荒漠化治理,种植耐旱植被超5万株,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投运后,电站将纳入青海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与周边光伏、风电形成“风光储”一体化集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实践经验。
助力“双碳”目标,开启储能规模化应用新篇
随着“30·60”双碳目标推进,储能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核心支撑。格尔木项目的成功投运,是三峡能源在青海“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基地”的重要一步。据规划,三峡集团将在青海区域继续布局百万千瓦级“源网荷储”项目,助力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是高海拔地区储能技术与特高压外送通道深度耦合的典型实践,其技术方案和管理经验将为“三北”高海拔、严寒地区储能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向更广地域、更高难度场景拓展,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三峡上海院正依托该项目积累的高原储能工程经验,积极参与青海“国家储能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更多清洁能源通过“青豫直流”等特高压通道送往中原大地,书写“绿电千里送中原”的绿色发展新篇章。(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万婷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