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
陕西水电:光伏征途上的 “关中飞将”!
见道网 2025-04-28 15:05
  • 陕西水电在关中地区光伏项目中率先引入无人机技术,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项目风险,还为山地光伏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地面人员注意,光伏组件即将抵达,准备接收!”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一架银灰色的无人机如同一只矫健的雄鹰,稳稳悬停在关中白水山地光伏施工现场上空。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白水县北塬镇光伏项目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关中公司项目建设现场,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正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无人机吊装光伏组件。面对平均坡度超50度的沟坡地,传统的人工运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关中公司引入工业无人机技术,实现了光伏组件的高效、安全运输。

“关中飞将”团队由四台无人机组成,分别是“飞将一号”飞翼、“飞将二号”翔风、“飞将三号”云帆和“飞将四号”电翼。它们在复杂地形中穿梭,将光伏组件精准投送到施工点,成为项目建设中的“能工巧匠”。

“每台无人机单次可运载近35公斤的光伏设备材料,仅需2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运输任务,将原计划利用人工60天完成的工期压缩至20天,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每架无人机日均运输光伏组件可达200余块,在项目建设高峰期单日吊装光伏板可突破2500余块,效率较传统方式翻了三番。在大规模光伏项目建设中,这种高效的运输能力能够显著加快施工进度。”关中项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关中飞将”团队的运输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只需少数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无人机。以一个1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为例,传统方式可能需要每天投入300名工人进行运输和安装,每人每天的工资按500元计算,仅人力成本每天就高达15万元。而使用无人机运输,每天可能只需要10名技术人员,每人每天工资2400元,人力成本每天仅为24000元,节省成本显著。

无人机吊装过程中,光伏组件能够平稳地被运输到施工点,减少了因人工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和损坏,提高了组件的完好率。无人机将光伏组件精准地放置在安装位置,为后续安装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除了“关中飞将”,在关中项目光伏厂区,搭载高清摄像与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已实现智慧自动巡检。在白水330千伏升压站及其他设备区域,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自主规划最优巡检路线,运用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等先进技术,对变压器、开关柜等关键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借助AI算法实现智能预警,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目前,这套智慧巡检系统已在关中公司蒲城斜里光伏电站、蔺庄河光伏电站以及五泉330千伏变电站成功落地应用,显著提升了电站运维的智能化水平与设备可靠性。

作为新能源建设领域的践行者,关中公司将持续深化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不断探索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以科技赋能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管理水平,为公司加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孙凤娟

评论

相关文章

企业宣传

“最”重工丨山推助力引江补汉超级工程绿色建设

14小时前

企业宣传

中铝宁夏能源集团六盘山热电厂交出暖心答卷:182天优质供热守护固原万家温暖

15小时前

企业宣传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获国家级安全生产荣誉+1

16小时前

企业宣传

陕西水电投运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00万千瓦!

1天前

企业宣传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承建的朔黄铁路LTE无线通信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1天前

企业宣传

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陆世杰一行莅临甘肃公司调研座谈

1天前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