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而平的建筑叫台,一般筑成方形。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
台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型,尽管有很多文献和诗歌中往往把台、台基以及台上的殿宇统称为台,如曹植的《铜雀台赋》,但是作为严谨的建筑学术语来讲,这其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台从形象上看是一种高出地面的方形平顶构筑物,“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吕氏春秋·仲夏》高诱注) 。从空间架构上来讲,台是独立于建筑的,其上可以修建台基,再在台基上修造建筑从而组成建筑群,如故宫三大殿建筑群,也可以独立而建,其上不作建筑,如天坛、地坛等,而这一点也正是台和台阶或台基的本质区别。
根据文献及考古发掘,台出现的很早,可以按其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用于祭祀或纪念的“礼台”,二是用于宫殿建筑群中的“崇台”,三是用于观赏景色的“赏台”,四是用于军事防卫的“御台”,五是用于观测星象的“天文台”。
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混合到特化的过程,衍生出了众多的类型,并不断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最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下次看到中国古建筑,大家细细欣赏古建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到底有多美!(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