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加坡建筑活动已逐步复苏,但还称不上恢复正常。企业仍面对新增病例、人力短缺的困扰,以及成本、现金周转和利润的挑战。这一系列冲击导致建筑工程延期三至六个月。
建筑业是受冠病疫情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新加坡贸工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建筑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萎缩46.6%,这比前一个季度60%的跌幅略有好转。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贸工部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超过1500家建筑企业申请了政府资助的援助计划,这包括由银行与金融机构提供的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Temporary Bridging Loan Programme)。然而,这些纾困计划只是暂时性措施,将逐步终止。企业要维持下去,就得重新审视并在必要时改变经营模式,这才是长远的生存之道。
积极采用科技 迈向数码化经营模式
科技既能帮助建筑公司遵守安全距离措施,又能处理多个工地施工所带来的难题。尽管预算紧张,一些建筑企业仍采取这个策略。
由大华银行、商业数据公司邓白氏(Dun & Bradstreet)及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联合发布的《东盟中小企业转型调查2020》(ASEAN SME Transformation Study 2020)显示,五分之三的新加坡小型企业,包括建筑企业在内,都计划投资于科技,以应对冠病疫情带来的冲击。
新加坡建设局推出的集成数码传输(Integrated Digital Delivery,简称IDD)计划,可协助建筑业者把人工操作数码化。大华银行的长期客户长益建筑(Tiong Aik Construction),便是该计划的受惠企业之一。
企业采用IDD计划,以数码方式整合和监督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工地外的预制与工地内的装配、营运和维修工作等。各工程小组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运作,然后使用统一的安全数码平台沟通。因此,长益建筑可以减少工地所需要的人手,确保遵守安全距离措施。数码转型也提高了生产力,让更多员工从事高增值的工作,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手动任务。
加强供应链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冠病疫情也让人们更关注供应链的韧性。2020年第一季,因中国防疫管制措施,许多建筑企业的供应链受到影响。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使建筑企业难以管理它们的工程项目。
中国“解封”后,市场价格开始趋稳。然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因为全球各地疫情可能出现反弹,对供应链再次造成冲击。因此,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扩大供应来源,以加强供应链的韧性。对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来说,问题更为迫切,因为供应链中断时,它们会更容易感受到影响。
其中一种应对方法是与生态系统伙伴如银行、政府机构和行业公会合作,扩大业务网络和建立新的商业伙伴关系。这些机构可以协助建筑企业了解当地的条例与商业模式,事先处理好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有了银行的协助,建筑企业也能消除对新供应商信任不足的担忧。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方案,在收到货物后才付款,从而降低风险。
提升能力 把握可持续领域增长机遇
冠病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也影响建筑业的前景。短期内,与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相关的工程预计将增加。旅游、酒店、零售与娱乐业相关项目将继续停顿。例如,鉴于航空与旅游业的前景不明朗,政府已宣布把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的工程推迟至少两年。
绿色建筑的需求则预计会保持强劲。例如,建设局正根据此次疫情所积累的经验,检讨建筑内的冷气与机械通风系统条例。新加坡绿色建筑委员会也指出,大多数商业大厦的传统冷气系统,循环高达90%的室内空气,病原因此会长期停留。随着空气质量等课题获得更多关注,预计更多新建或翻新的建筑项目将融入绿色元素。
这些建筑不仅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也能降低碳足迹。这也符合建设局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让新加坡至少80%的建筑获得绿色认证。为了鼓励建筑企业追求卓越,超越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Green Mark Platinum)水平,促进设计与材料科学的创新。建设局也于2018年推出超低能耗(Super Low Energy)计划,鼓励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科技,使能源效率比2005年提升至少60%。
另外,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蓝图(SLE Buildings Technology Roadmap)也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力争取得80%的能源效率提升。鉴于政府与行业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坚定而持续的推动,建筑企业也应致力提供可持续性方案,把握这个领域的增长机遇。
虽然后疫情时代还充满各种未知,但数码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无疑将成为建筑业的新常态。那些能够调整营业模式积极应变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把握未来,茁壮成长。(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