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
见道网 2019-10-24 18:11
  • 匾额又称扁额、牌匾等,是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结合,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匾额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中国的古建筑,凡亭台楼阁,皆能见匾额。以匾额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若是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匾额又称扁额、牌匾等,是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结合,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达到了与建筑水乳交融的境地。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必须要有匾。

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但从《说文解字》中对“匾”、“额”两字的解释来看,匾额即是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

在古代就有以“匾”来识别万物,以“匾”来区分贵贱尊卑,以“匾”来褒扬良善的习俗。可以说,匾额是一个家族的门脸,彰显着家庭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月波楼匾额

在一些皇家园林或大户人家的门头上,多缀有匾额,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有的鎏金镀银、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彰显身份与品位。

匾额,不只是一座建筑的名称,更多的是一种荣耀和精神存在,这份荣耀被立于墙上、门头等显眼的位置,为人所见,传承发扬,激励着后世。

匾额分类多样,按其内容主要分为,建筑园林匾、表彰歌颂匾、店家老字号匾这三类;一般材质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以长方形多见,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古建筑之上的匾额不仅赏心悦目,还能陶冶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荷叶形匾额

匾额之上,文字不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寓意深远,措词文雅,书法劲壮美观,儒雅之气与生俱来,可谓“雅俗共赏”的典范。匾额开始,多用作宫殿、楼阁的标识。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匾逐渐流行。明清时,匾额之风大盛,匾额内容追求意境和韵味。

若是中国的山水园林,亭台轩榭,没有匾额,那就只能称作为一座建筑物,而有了文字书法的装点,便能升华其精神意韵之所在。

匾额悬于宅门,端庄恢宏;挂于厅堂,蓬荜生辉;置于名胜古迹,活色生香。虽只言片语,少许着墨,望之却巍然大观,感悟其中真意,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在古代,大户人家门头常悬挂匾额,一块匾额的身后,寄托了主人的信仰与坚持,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辉煌岁月,镌刻着一个姓氏的显赫与荣耀。编辑/赵静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都有些啥?

4天前

人文

格陵兰岛人像中国人?

4天前

人文

中国外交表态:深化国际合作,共筑世界遗产保护防线

07-30

人文

中塔友谊桥梁:从历史深处到现代合作的跨越

07-08

人文

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盛大启幕

06-27

人文

南越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瑰宝

06-2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