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江南一带太平繁荣,文风鼎盛,文人能士云集,此时,明代家具蓬勃发展,尤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为盛,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的巅峰,以其简练的线条,质朴的纹理、生动的气韵和古雅的意境,成为中西方收藏家珍爱的热门藏品。
明式家具的迅速崛起是一个传奇,而缔造这个传奇的,则是文人阶层的志趣和审美对实用器具的改造,欣赏明式家具,我们可以触摸到明清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造物,其中的情与趣,蕴含着文人浓厚的儒雅与气质。文人精神乃明式家具之道。
文人参与家具设计
明式家具把减法做到极致,简素空灵,充满文人气。明式家具的流行,与当时主导社会审美的文人阶层推波助澜密不可分,当时有大量文人甚至是文化名人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制作。
以《玉簪记》闻名的明代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设计了两类家具,一是欹床,椅圈靠背如同镜架一样,可撑高放低,“醉卧、偃仰观书并花下卧赏俱妙”,另一种叫二宜床,床柱上钉铜钩,用来挂壁瓶,一年四季都可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浸润着典雅的生活情趣。
戏曲家、文学家屠隆在《考槃余事》中收入了专为郊游设计的轻便家具如叠桌,可拆卸,打开是桌,折叠成匣,携带方便;衣匣类似于今天的手提箱,供旅游用;提盒分层立格,可装盛放杯盘、酒具、食物。
唐伯虎在临摹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时,除原作中20多件家具外,又增设了20多件苏州明式家具,门类涉及桌、案、凳、屏等。他在《琴棋书画人物屏》中,全景式地展示了明代文人书斋,画中所绘屏风、斑竹椅、香几、榻等30余种家具,反映了他在家具设计、构造方面的才华。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渔的《闲情偶记》、曹昭的《格古要论》等书中都对家具的形制和审美特点作了阐述。
政治高压寄情艺术情趣
“经世致用”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价值取向,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这种理想在晚明官场却很难实现,因为宦官专权、文官党争,使得官场的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同时,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规模扩大、生活富足。庙堂之上争权夺利,江湖之间风光旖旎,一种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吸引着文人阶层。
政治高压下的文人阶层日益逃避现实,将心灵从社会转向自然、从政治斗争转向对艺术的玩赏。在这股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竭力追求生活的精致,醉心于改园、造园及设计制作家具。
设计推崇自然之趣
这个艺术趣味在同一时代的明式家具审美特征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明式家具用材方面所追求的本色美带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能够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同时这种本色美也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现状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反映。
优美的造型和木材本身独具的天然纹理与色泽,给明式家具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家具装饰上,虽然外表平凡无色,实际却是有着一种胜过绘饰的自然之美。明式家具的自然美极符合明代文人的审美理想。其简洁、宁静、古雅、清秀、自然的审美特征与明代文人推崇自然之趣相吻合。明式家具所折射出的自然本色美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与建筑结构的异曲同工之妙
家具在实现使用功能的同时,亦与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相合。明式家具的兴盛离不开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园林的繁荣,而明式家具的装饰、榫卯与中国古典建筑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脉相承。
明式家具在充分利用木材自身的天然特质的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其结构必是不用木钉和胶粘的,主要运用榫卯结构。力求保持外观优美。在这样的基础上家具的设计和制作还充分考虑到了人体的舒适度,力求家具与人的有机结合。
榫卯结构体现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榫卯结构互为凹凸,体现了自然阴阳相互转承“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道家哲学意蕴。虽不可确定明式家具与道家有直接关联,但木工在制作明式家具的过程中,以及家具的式样选择上,一定受到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影响。
光素极简,端正和谐,巧于取舍。明式家具之妙不只于“艺”,更在于“道”的境界追求。看似简洁流畅的背后实乃匠心独运,浓缩着中国文人最深层次的精神信仰与追求,也成就了明式家具自然质朴,高雅含蓄的韵味。编辑/赵静
评论
写点什么吧~